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廉政教育 > 廉政文苑
清明时节话“清明”
来源:   作者:   时间:2015-03-31   点击率:

方 卿

离清明节的日子没几天了。这几天春明景和,鸟语花香,满山清翠,遍野碧绿;偶尔一场淅沥小雨,顷刻转为暖暖春阳,那些地面蒸发起来的热气,把大地装点出一片生机!每到这个时节,心里就思念着那些逝去的亲人。

我买来草纸、白纸,开始给逝去的亲人们准备“飘坟挂纸”的东西。裁纸、打纸、糊灯笼......忙碌几个小时,终于忙完。忽觉腰酸背痛,于是坐上电脑浏览《黔西南日报》,消除疲劳。

忽然,报上一则《黔西南又拍了3只“苍蝇”》的消息映入眼帘。文章介绍了黔西南新年加强了反腐力度,开春就拍了3只“苍蝇”......

这则消息令笔者五味杂陈。

----这些贪官怎么这样没有“耳性”呢?近些年反腐倡廉的劲风如此的吹,莫非他们不知道吗?硬要去触摸“不可触摸”的“高压线”,真是死有余辜!

按说,现在社会进步了,国家发展了,环境改变了,“当官”的可以说是滚在“福殿”里,为什么这些人就是“身在福中不知福”,非要去捞起那些不义之财呢?非要去趟那塘“浑水”呢?是不是不身败名裂不足以止住背皮上的“痒”呢?

不听“警钟”,心存侥幸;大多还是党员呢!如此“伸手”,党性何在?简直就是强盗行为!

“官”是什么?官就是管理群众的头。既然是“头”,就要比群众更懂得大意,就要更懂得党的政策和法律,就要更比群众遵法和守法,给群众做榜样。你倒好,当了官,一边板起面孔要求群众遵法守法,一边自己又悄悄地违法犯法,好像认为“法”就在自己手里,只“法”别人,不“法”自己;“既当婊子,又立牌坊”;这简直就是强盗逻辑!

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!“盐罐”吃满了那天,这“官”位就要倒台了。就因为那“强盗逻辑”,自己把自己从“官位”上给“逼”下来;呜呼!就因为这“强盗逻辑”,便注定了“倒台”的下场!

我们国家,通过几千年的变革,几千年的腥风血雨,推翻了帝制,建立民主共和;几经周折后才到达人民最期望的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。

到了新中国,几代伟人前仆后继,英明决策,才把新中国这个百孔千疮的国家,从“恢复元气”到“百废待兴”,再到GDP名列世界20大经济体首位!这是一个多么来之不易的过程!这么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,岂容得下你这些“监守自盗”的贪官们侵吞和玷污?

你应该知道,我们的党是多么的不容易!从八年抗战,十年内战,从血与火的“战斗”中一路走来,才迎来这么一个新中国,岂能容你这些贪官们把它毁了?

同志,你有幸在国家这个轰轰烈烈的发展时期“为官”,就如在春天里管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,是一种幸运!这个“季节”的“官”,就应该做一个称职的园丁,给花草树木施肥、修枝、剪叶......努力营造一个万紫千红的风景!你倒好,钻到花草树木里面当“蛀虫”;同志,不把你挖出来,对得起这个时代的春天吗?

我们国家,虽然GDP2014年底已经名列前茅,但是,我们也应该同时意识到,我们国家依然地大物博,人口众多,与发达国家比起来,依然有较大的差距!所以,所有的国人都不能掉以轻心,都应该鼓足干劲,凭借国家现有的资本优势,努力创造财富,把人民生活再次提高到一定的高度。

这则消息,使我联想到了《清明节的故事》。这故事也许能给这些耐不住官场“寂寞”的人一些深刻的启示吧。

话说春秋战国时代,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,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。申生被逼自杀。申生的弟弟重耳,为了躲避祸害,流亡出走。在流亡期间,重耳受尽了屈辱。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,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。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,一直追随着他。其中一人叫介子推。有一次,重耳饿晕了过去。介子推为了救重耳,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,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。

十九年后,重耳回国做了君主,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。晋文公执政后,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。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,心中有愧,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。可是,差人去了几趟,介子推就是不来。晋文公只好亲去请。可是,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,只见大门紧闭。介子推不愿见他,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(今山西介休县东南)。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,没有找到。有人出了个主意说,不如放火烧山,三面点火,留下一方,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。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,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大火熄灭后,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。上山一看,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。 

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那个柳树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,掏出一看,原来是片衣襟,上面题了一首血诗:

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。

柳下作鬼终不见,强似伴君作谏臣。

倘若主公心有我,忆我之时常自省。

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。

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,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,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。

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“介山”,在山上建立祠堂,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晓谕全国,每年这天禁忌烟火,只吃寒食。

走时,晋文公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,到宫中做了双木屐,每天望着它叹道:悲哉足下!

第二年,晋文公领着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行至坟前,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,绿枝千条,随风飘舞。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,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;他敬重地走到跟前,用柳条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。祭扫后,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“清明柳”,又把这天定为“清明节”。

故事里说到介子推“以死谏君”,一定要“勤政清明复清明”,足见“清明”何等重要!按理,介子推可以不死,接受晋文公的封赏,然后辅佐他“廉政清明”地治理国家。但是,介子推意识到国君“清明”之重要。如果等到国君昏庸时再去谏他,也许为时就晚了。轻则惹来杀身之祸,重则“无济于事”而娱误国家!所以,介子推选择“死谏”,让晋文公永远记住“勤政清明复清明!”

介子推是重耳的臣下,同甘苦共患难地追随重耳,就是希望重耳光复国家后做一个好君主,清正廉明地治理国家,造福百姓,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理想;“以死谏君”达到“清正廉明”的目的,又是多么高尚无私的境界!

我们国家的现状,只有为官的能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清正廉明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,谋福祉;为民的能奉公守法,和谐发展,凭借国家的政策优势和JDP发展优势,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。运作上“官为民所想”,“民为国所忧”。只有这样,才会快速地迎来国家、民族的伟大复兴!

今年,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》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,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。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了经济建设中的反腐倡廉力度......所以,在新形势下,为官的一定要清正廉明,官谋其政。听得出,《报告》中的警钟声音是:贪则“落马”!伸手必被捉!。

上一篇:习近平:秘书工作的风范——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
下一篇:马云:浙商永远不要行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