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廉政文化 > 清风画廊
【纪检人•手记】我的责任,我的田!
来源:   作者:   时间:2016-04-22   点击率:

 

农历三月初三,春风习习,风和日丽。

这天,正是布依儿女一年一度挂青祭祖的日子,我站在已逝去三年多的父亲的坟前,他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……

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农民,但他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农民。出生在二十年代初的父亲应该算是村里的“文化人”了,因为父亲年轻时曾到县城安龙读过书,什么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他张口就可以来一段;父亲是个手艺人,他的铁匠活是十里八乡最有名的,他用他手中的铁锤打出了一家人的生活无忧,打出了我兄弟姐妹的求学路,也打出了父亲一生中难得的好口碑;父亲又是一个豁达的人,被戴上“富农”帽子被批斗了半生的他从不怨天尤人,反而处处反躬自问、乐知天命;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,他过着的是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日子,但是他花在劳作上的时间总是比别人多得多。

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那个年月,父亲就像一头老黄牛一样,不知疲惫地耕耘。父亲的勤劳换来的是我们的“遭殃”,年幼嗜睡的我天刚麻麻亮就不知被父亲骂醒了多少回。

父亲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,一天之际在于晨。他还说庄稼是懂得感恩的,只要你尽心尽力、只要你对它好,它也会对你好的!

参加工作后,父亲从来不过问我的去留升迁,他只是说,工作的事情要做好,工作就要像我们种的责任田一样,要精耕细作,这样庄稼才好,庄稼好了你才有饭吃,如果你经营得不好,受到处罚的是你自己。你们的工资怎么发我不知道,但道理是一样的,自己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所领的工资。

是的,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,我深知种好责任田的重要性,那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,是饱是饿就要看自己付出多大的努力了。

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,父亲的“责任田理论”一直响彻在我的耳边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我常常扪心自问,今天我都做了些什么?我尽心了吗?我“混日子”了吗?今天完成的“活儿”对得起自己的日平均工资了吗?

站在父亲的坟前,我又禁不住想起了父亲的“责任田理论”。父亲虽然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,但是他对责任的理解远远比我们透彻得多、独到得多。

三月三就是布依人的清明节。唐代诗人杜牧在《清明》诗中写到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几多凄凉、几多悲思。而我,此时没有了父亲刚去世时的悲情,多的只是对父亲的思念,想的是父亲的鞭策和激励。于是乎,我在想,如果我们都记住了我们的责任,经营好自己的“责任田”,那我们也就问心无愧了!   

(册亨县纪委 黄顺厚)

 

上一篇:【纪检人镜头】“在家里也能告状了”
下一篇:【纪检人镜头】黔西南壮美高速